浦東機場發展的歷史從1999年9月16日,隨著上航FM451航班的騰空而起,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正式通航,上海也由此成為同時擁有兩座國際機場的城市。15年后的今天,浦東機場已經是擁有兩座航站樓、4條跑道,2013年旅客吞吐量4719.2萬人次、飛機起降37.12萬架次、
航空貨運量291.48萬噸,年貨郵吞吐量連續6年排名世界第3,世界級樞紐機場初具規模。
樞紐硬件設施初具規模。2008年3月,歷時近3年建設,浦東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按期建成啟用,年旅客保障能力提高到6000萬人次,年貨郵保障能力提高到420萬噸,年航班起降提高到49萬架次,浦東機場樞紐運營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能更好地滿足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航空運輸增量的需求。新建的2號航站樓總建筑面積54.6萬平方米,相當于1號航站樓的近2倍,設計容量達到了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浦東機場擴建工程在規劃、設計和建設過程中,集中體現了“以人為本,滿足最終用戶需求”的特點,在國內首創設計了3層旅客活動層、“剪刀叉”式的國內和國際可轉換登機橋和一體化交通中心,最大限度方便旅客中轉和換乘,為航空公司在2號航站樓開展樞紐運營提供了硬件支持。2012年12月起,浦東機場又投入15個億對1號航站樓實施改擴建,提高旅客保障和行李自動化處理容量,將T1的年旅客保障能力從2000萬人次提高到3680萬人次,特別是完善了中轉流程,可滿足每年1300萬人次中轉旅客的保障需求,中轉率可望超過30%,大大改善了基地航空公司在T1開展樞紐運營的基礎條件。
服務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作為展示上海乃至中國形象的“窗口”,15年來,浦東機場一直致力于服務品質的提升,始終堅持“服務是生命線,寓服務于管理中”的理念,以“便捷”為突破口,不斷完善服務策劃、服務管控、服務評估及服務改進與創新四大體系的建設,積極推出多樣化服務舉措,努力為旅客提供安全高效、貼心愉悅的卓越機場服務體驗。2007年起浦東機場加入了國際機場協會(ACI)全球機場旅客滿意度測評,以國際一流機場為標桿,積極提升浦東機場服務水平,從加入時的3.7分、在101家機場中排名第63位,提升到2013年的4.84分、在235家機場中排名第4位。
樞紐航線網絡基本形成。圍繞建成亞太核心航空樞紐的戰略目標,浦東機場定位于國內、國際航線的復合中樞,不斷整合機場運行資源,拓展空中航線網絡,優化中轉流程,入駐航空公司及通航網點快速增加,現在已有70家國際(地區)航空公司和24家國內航空公司在浦東機場執行飛行計劃,航線通達109個國際(地區)城市和85個國內城市,一個通達世界、密布全球的航線網絡正在形成和完善。2014年上半年浦東機場又開通直航埃塞俄比亞航線,填補了上海直飛非洲大陸長航線的空白。近幾年,浦東機場中轉航線大幅增加,中轉產品更加豐富。隨著24小時過境免蓋簽注章、72小時中轉免簽等一系列口岸政策的落地,浦東機場在日韓-浦東-歐洲,以及東南亞-浦東-北美等中轉市場上的優勢地位逐步確立,加上東航“通程聯運”項目不斷推廣,浦東機場的中轉旅客保持連年快速增長勢頭。中轉率由2009年的5.7%上升到 2013的9.61%,躍居境內機場第一。2014年,浦東機場又獲得國家民航局批準,高峰小時容量提升到74架次,高峰日航班起降量接近1300架次,航班時刻資源得到釋放,有望迎來浦東機場客貨運總量的再次大幅提升。
率先確立國際貨運樞紐地位。上海依托長三角和中國內地經濟發展的區位優勢,以及浦東機場良好的軟硬件條件,吸引了諸多世界大型貨運航空公司、物流集成商在此落戶,航空貨運樞紐初具規模。2008年浦東機場建成西貨運區,形成了公共貨站、基地貨站和轉運中心三個地塊功能,同時將機場西貨運區與周邊地區聯成一體,形成浦東機場空港保稅物流園區,作為上海四大物流園區之一,提供全面、專業、快捷、高效的物流服務,成倍提高整個浦東機場貨運保障能力。UPS、DHL、FedEx等國際物流巨頭相繼在浦東機場建設國際和區域轉運中心,使浦東機場成為全球第一家一個機場同時吸引三大國際物流集成商落戶建立地區級國際轉運中心的機場,同時也標志浦東機場已率先確立上海航空國際貨運樞紐地位。2013年11月,DHL在浦東機場啟動了國際中轉集拼業務,浦東機場成為我國第一個開展航空貨物中轉集拼業務的機場,浦東機場國際中轉集拼業務試點的創新突破,有利于航空公司和相關運營方通過集拼的方式,帶動國際貨運中轉航班的增長,進一步增強了浦東機場國際貨運樞紐功能。
創新樞紐機場運營模式。2008年以后,浦東機場為適應“多跑道、多航站樓”的運營需要,創新運營管理模式,構建了航站區、飛行區、場區三大區域化運行中心,打破交叉管理模式,減少協調界面,確保大型航空樞紐運作的高效、順暢。該模式在國內民航業內得到廣泛推廣。機場作為城市交通的基礎設施,非航空性業務收入已成為世界大型成熟機場的主要收入來源。浦東機場自開航之初就在國內機場中率先引入了機場非航業務特許經營模式,將機場的商業、餐飲、廣告、航油、
浦東航空貨運站、旅館等資源的經營權通過多種形式的招標及租賃方式引入專業商家特許經營。隨著特許經營模式的全面實施,浦東機場從資本經營型向資源管理型轉變,依托主業、做精做強非航業務,開展了非航業務經營資源整合規劃,有效地促進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的穩步提升。在新機制的推動下,浦東機場特許經營收益連續多年快速增長,非航業務收入增幅明顯高于主業收入。